DDD 四层架构图
在此架构中,上层模块可以调用下层模块,反之不行,即:
User Interface
->Application
|Domain
|Infrastructure
Application
->Domain
|Infrastructure
Domain
->Infrastructure
分层作用
用户接口层(User Interface)
用户接口层只用于处理用户显示和用户请求,它不应该包含领域或业务逻辑。如果用户界面使用了领域模型中的对象,那么此时的领域对象仅限于数据的渲染展现
应用层(Application)
定义软件要完成的任务,并且指挥表达领域概念的对象来解决问题。这一层所负责的工作对业务来说意义重大,也是与其它系统的应用层进行交互的必要渠道。应用层要尽量简单,不包含业务规则或者知识,而只为下一层中的领域对象协调任务,分配工作,使它们互相协作。它没有反映业务情况的状态,但是却可以具有另外一种状态,为用户或程序显示某个任务的进度。
领域层(Domain)
领域层(或模型层),负责表达业务概念,业务状态信息以及业务规则。尽管保存业务状态的技术细节是由基础设施层实现的,但是反映业务情况的状态是由本层控制并且使用的。领域层是业务软件的核心,领域模型位于这一层。
基础设施层(Infrastructure)
主要有 2 方面内容,一是为领域模型提供持久化机制,当软件需要持久化能力时候才需要进行规划;一是对其他层提供通用的技术支持能力,如消息通信,通用工具,配置等的实现;
领域对象
实体(Entity)
许多对象不是由它们的属性来定义,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连续性(continuity)和标识(identity)来从根本上定义的。只要一个对象在生命周期中能够保持连续性,并且独立于它的属性(即使这些属性对系统用户非常重要),那它就是一个实体。
值对象(Value Object)
当你只关心某个对象的属性时,该对象便可作为一个值对象。为其添加有意义的属性,并赋予它相应的行为。我们需要将值对象看成不变对象,不要给它任何身份标识,还应该尽量避免像实体对象一样的复杂性。
聚合(Aggregate)
实体的聚合,拥有聚合根,可为某一个实体实体的聚合,拥有聚合根,可为某一个实体
服务(Service)
当领域中的某个操作过程或转换过程不是实体或值对象的职责时,此时我们便成该将该操作放在一个单独的接口中,即领域服务。请确保该领域服务和通用语言是一致的;并且保证它是无状态的。
事件(Event)
领域事件是一个领域模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,用来表示领域中发生的事件。忽略不相关的领域活动,同时明确领域专家要跟踪或希望被通知的事情,或与其他模型对象中的状态更改相关联。
仓库(Repository)
仓库封装了获取对象的逻辑,领域对象无须和底层数据库交互,它只需要从仓库中获取对象即可。仓库可以存储对象的引用,当一个对象被创建后,它可能会被存储到仓库中,那么下次就可以从仓库取。如果用户请求的数据没在仓库中,则会从数据库里取,这就减少了底层交互的次数。
工厂(Factory)
实体和聚合通常是很复杂的,这就导致了很难去通过构造器来创建对象。
模块(Module)
对于一个复杂的应用来说,领域模型将会变的越来越大,以至于很难去描述和理解,更别提模型之间的关系了。模块的出现,就是为了组织统一的模型概念来达到减少复杂性的目的的。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模块可以提高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,比如我们常说的高内聚,低耦合就是要提倡将相关的类内聚在一起实现模块化。